“医保取现”黑产链:谁在偷走我们的“救命钱”?
近期,武汉多家医院门口被曝出“医保取现”“高价收药”的小广告泛滥,参保人用医保卡购买高价药品后,只需一通电话、一张纸条,就能以6-7折价格套现。看似“轻松赚钱”的背后,实则是一条吞噬医保基金、威胁用药安全的黑色产业链。
一、灰色操作:从“买药”到“套现”的流水线
1. 广告引流,精准围猎
在武汉市中心医院、长江航运总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周边,药贩子通过张贴小广告吸引参保人,甚至单次印刷10万张广告,仅半个月就能覆盖医院周边区域。参保人拨打电话后,药贩子会指引其到指定药店购买高价处方药,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(单价820元/盒)、人血白蛋白等。
2. 虚假处方,秒开绿灯
购药的关键在于“处方”。药贩子通过手写纸条(如“武生球蛋白820×9”)或在线APP(如成都某互联网医院系统)生成虚假电子处方。药店销售人员仅凭纸条,1分钟内即可通过APP伪造处方,完全跳过医生问诊环节。例如,武汉某药店销售员明知处方造假,仍协助参保人刷卡购买价值7380元的药品,全程未核实病情。
3. 低价回收,转手暴利
参保人以医保卡购买1万元药品后,药贩子以6折(约6000元)回收,再通过地下渠道将药品倒卖至其他地区或药店。这些药品可能被重新包装、篡改有效期,甚至混入假药,最终以市场价二次销售,利润高达数倍。
二、利益驱动:谁在背后推波助澜?
1. 药店“业绩压力”下的合谋
部分连锁药店为完成每月20万元销售KPI,主动联系药贩子“冲销量”。有药店销售员坦言:“两天不去(联系药贩子),电话就催过来了。”甚至通过赠送饮料、礼品维系“合作关系”。
2. 互联网医院的“生意经”
成都某互联网医院与湖北上千家药店签订协议,每年仅收几百元费用,即可为药店提供“秒开处方”服务。医院负责人直言:“这种模式经不起查!”
3. 药贩子的规模化运作
从贴广告、联络参保人、收药到跨省倒卖,产业链分工明确。云南一起案件中,查获的“回流药”重达9吨,案值超2亿元;深圳某药店3个月流水达700万元,药品甚至被伪装成“茶叶”运输。
三、危害触目惊心:救命钱变“要命钱”
1. 医保基金遭吸血
参保人每套现1万元,医保基金直接损失4000-5000元。上海某团伙通过类似操作,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近200万元,而这些钱本应用于重大疾病患者的救治。
2. 用药安全成隐患
回收药品常被存储在阴暗潮湿环境中,导致失效或变质。云南查获的“人血白蛋白”有效成分含量为零,患者使用可能危及生命;部分药贩子将过期药换包装售卖,直接威胁用药安全。
3. 参保人自断后路
看似“套现”赚了快钱,实则透支了未来的医疗保障。一旦患重病,个人账户资金被掏空,看病将面临自费压力。
四、治理难题与出路
1. 技术堵漏
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已能监测异常购药行为(如短期高频消费、跨区域买药)。结合区块链技术对电子处方全程加密,可防止造假。
2. 严惩产业链
根据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》,参与“回流药”交易的参保人、药贩子、药店均涉嫌诈骗罪。法律专家强调,情节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。
3. 公众意识觉醒
医保基金是全民的“健康蓄水池”,纵容套现等于自毁保障。如发现相关行为,可向医保部门举报,最高可获20万元奖励。
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“保命钱”,一旦被蛀空,受损的将是每个人。拒绝“小利”诱惑,守护共同的生命防线,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。

